在冬季,原水水溫下降、低濁現象凸顯,水廠使用固態聚合氯化鋁(PAC)作為混凝劑,但混凝效果欠佳,與其他季節相比,出廠水常有渾濁度及余鋁偏高現象,尤其在每年1月左右,出廠水出現余鋁偶有超內控標準情況。
低水溫低渾濁度情況下出廠水余鋁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:
(1)絮凝效果差,聚合氯化鋁(PAC)難以沉降。
據某水廠數據,在原水渾濁度最低僅為0.92 NTU,溫度最低達10.9℃條件下,水廠投放的混凝劑聚合氯化鋁(PAC)難以完成電荷中和、吸附架橋等過程,成核效果差,由此在混凝沉淀過程中未能徹底反應生成絮體被濾池過濾截留,殘留的鋁離子進入清水池,造成出廠水余鋁偏高。有研究表明原水中的鋁和投加鋁鹽混凝劑后,經常規水處理工藝混凝-沉淀-過濾-消毒,仍有約11%的鋁含量殘留于出廠水中,在采用鋁鹽作為混凝劑的水廠中,其出水鋁含量有40%~50%高于原水鋁含量的機率,含量可達0.01~2.37 mg/L。
(2)助凝劑成分含鋁,溶解鋁含量增加。
水廠預處理過程常采用石灰作為助凝劑調節原水pH值和堿度,增強混凝效果。而石灰成分中含鋁,溶于水后會增加溶解鋁的含量,有造成出廠水余鋁含量升高的風險。有研究表明:經石灰成分的測定,石灰本身成分含有鋁的化合物,其中Al2O3成分濃度最大值為2.14%,最小值為2.05%。投加石灰后使原水成堿性,增加了鋁的溶解度,過量的投加還會增加礬的消耗。故水中溶解鋁含量與石灰投加量的多少相關。
一般情況下,改善混凝效果的措施有兩類,一是啟用高錳酸鉀預氧化,通過產生水合二氧化錳改善吸附卷掃能力;二是投加石灰,提高pH值和聚核,壓縮雙電層并加速絮凝。前者因需投加高錳酸鉀,運營費用大幅度提高,后者過度投加將影響聚合氯化鋁(PAC)絮凝效果。因低濁原水應對問題的核心在于提高聚核含量,所以可考慮通過回收排泥水,并投加石灰以強化絮凝的方式,從而改善出水渾濁度及余鋁偏高問題。
據陳虹等人對某水廠的實踐研究,在保證出廠水均滿足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 5749—2006)限制要求的情況下,出水渾濁度和出水余鋁含量都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。
復制成功
×